上海版的限塑令终于来了,有些产业还剩3个月寿命!
2020-10-13 16:09:37

9月29日,一则关于“上海市将实施新版限塑令”的报道,成了舆论热点。


上海新版“限塑令”10月起实施。规定:到2020年底,禁止生产和销售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到2021年底,全市邮政快递网点先行禁止使用不可降解的塑料包装袋等;原生生活垃圾到2022年全面实现零填埋。

微信图片_20201013161327 拷贝.png


近期,市发展改革委和市生态环境局等十部门联合印发出台了《上海市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实施方案》。


旨在进一步规范和引导全社会合理适度地消费塑料制品,提高循环使用效率,尽量避免浪费,并尽可能降低和避免塑料制品全生命周期内对环境的影响和风险。

微信图片_20201013161914 拷贝.png


指导理念

借鉴国际经验和落实国家要求,本市《实施方案》秉持“循环经济”理念来指导和开展塑料污染整体综合治理。


总体思路

《实施方案》立足本市实际,按照“禁限一批、替代一批、规范一批”的总体思路,着重强调塑料制品的源头减量、循环使用、再生利用和环保处置,从生产、流通、使用、回收、处置的全过程和各环节明确提出了分阶段目标和系统性治理要求及任务措施。


“三批”分步走

1、“禁限一批”主要是针对使用量大、泄露风险高、再利用价值低、难以回收或清理的塑料制品,以禁止和限制来实现源头减量。


2、“替代一批”主要是考虑到公众环保意识不断增强,垃圾分类工作营造了很好的社会氛围和工作基础,再加上近年的绿色技术创新和进步,市场上可替代产品也日益丰富,在部分塑料制品的使用场景和环节可以有条件地实现替代。


3、“规范一批”主要是进一步规范塑料制品的使用及塑料废弃物分类回收、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置。


分阶段目标

《实施方案》提出了塑料污染治理的分阶段目标:到2020年,率先在餐饮、宾馆、酒店、邮政快递等重点领域禁止、限制部分塑料制品的生产、销售和使用,基本实现塑料废弃物零填埋。


1、到2021年,全市一次性塑料制品消费量明显减少,替代产品得到有效推广,塑料废弃物资源化能源化利用比例大幅提升。


2、到2022年,全面实现塑料废弃物零填埋。


3、到2023年,全市塑料制品生产、流通、消费和回收处置等环节的管理制度基本建立,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全民参与的多元共治体系基本形成,塑料污染得到有效控制。


四方面发力

本轮《实施方案》从四个方面同步发力,通过全流程制度设计,推动完善塑料制品的源头减量、分类回收、资源化利用和环境风险管控,形成塑料污染多元共治体系。


1、在源头减量方面,有序限制一次性塑料购物袋、一次性塑料餐具、宾馆、酒店一次性塑料用品、快递塑料包装等四大类塑料制品的使用。同时,推行绿色设计,提升塑料制品的安全性和回收利用性能。


2、在分类回收方面,鼓励有条件的场所进一步细化可回收物“蓝桶”,提高废塑料的回收比例。推动电商外卖平台、环卫部门、回收企业等开展多方合作,在快递外卖集中的重点区域投放塑料包装回收设施。建立健全废旧农膜和黄板回收体系,到2023年底基本实现废旧农膜和黄板全量回收。


3、在资源化利用方面,推动塑料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结合上海实际,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培育塑料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项目和企业,提高聚苯乙烯(PS)、聚丙烯(PP)、聚乙烯(PE)等品类塑料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水平。


4、在环境风险管控方面,禁止生产和销售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超薄塑料购物袋、厚度小于0.01毫米的聚乙烯农用地膜、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一次性塑料棉签、含塑料微珠的日化产品等易向环境泄露的一次性塑料制品。同时,开展塑料垃圾专项清理,开展塑料垃圾及微塑料污染的生态环境影响和人体健康风险评估,确保垃圾焚烧发电等企业的稳定达标排放。


目的

我们希望通过此轮方案的实施,进一步引导和鼓励全社会共同参与塑料污染治理工作,营造人人关注并参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良好社会氛围,努力建设一个更加美丽的上海。